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倡导教育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规格教育的弊端不断显露,造成高职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针对高职院校基础水平发展不一的各类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尤显必要。 早在2005年我校针对2004级和2005级学生采取了显性分层教学。将自然班打乱,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他们按高至低归入A、B、C三个层次的班型,但效果不甚理想,总结起来有几点原因:1.学生被硬性贴上上、中、下的标签,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心理效应。2.层次较低的学生分在一个班不利于发挥学生间的互助合作以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3.将自然班打乱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4.按层次分班教学导致学生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趋势扩大。5.虽然进行了显性分级教学,但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以及评价考核方式基本一致,并没从实质上把握分层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反而让教师、学生叫苦不迭。 在我校从2006级开始取消"兴师动众"的显性分级教学之后,部分教师在局部的教学环节中融入了隐性分层教学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可以将这种教学方法推而广之地大面积地进行实验。所谓隐性分层,就是教师采用内在的尺度法,以自然班为单位,综合考虑学生原有基础、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隐性地把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入A、B、C三个层次,并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对不同的层次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校的生源比较复杂,包括高中毕业生、中专、技校毕业生以及自主招生的学生,因此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教学,就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教师要面对的难题。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惧怕、丧失信心等心理障碍,以至于有意识地排斥课堂互动。部分基础尚可的学生又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没有教师督促和强制要求的大学里,他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 基于以上情况,本校从2012年10月开始对2012级入学新生实施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至2013年6月结束,历时两学期,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只在读写课程上开展实施,第二阶段除继续在读写课程上实施外,主要观察视听说课程实施后的效果。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主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假设为实施隐性分层教学既有利于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大面积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成绩,帮助更多学生拿到英语等级证书,还能避免因显性分层教学可能产生的"教育上的标签负效应"。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首钢工学院为例,在实验第一阶段,研究对象为实施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2012级全体学生;研究数据主要为该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期初摸底考试成绩和PRETCO(B)考试成绩对比。在实验第二阶段,研究对象集中于2012级机电系机设121、电气121两班学生;研究数据主要为两班学生在没有实行隐性分层教学前的第一学期口语技能测试成绩与实行了隐性分层教学后的第二学期口语技能测试成绩的对比。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取试卷测评和问卷调查两种工具相结合。分层依据的摸底测试试卷选用的是2011年6月份的PRETCO(B)考试真题,作为衡量研究效果的测试试卷则定为2012级新生即将在2012年12月份参加的PRETCO(B)考试的试卷。测试试卷的要求一致,难度一致,题型一致,保证了前后成绩对比的有效性。问卷调查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在实验初期进行,第二阶段在实验结束期进行。通过前后两份试卷的对比,考查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前后变化。 (四)实验设计与步骤 1.教学对象分层。结合2012级新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和摸底测试,教师隐性地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为优等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B层为中等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参与教学活动,但学习兴趣不浓。C层为后进生,英语基础差,学习习惯、能力都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按优中差三个层次1:3:l组成合作小组,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实行组合搭配,以便于开展合作式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职英语教学分为A,B级,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应达到B级要求。因此,制订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这三个教学目标。全面培养A层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其继续学习英语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求他们考取PRETCO(A、B)级证书甚至CET-4级证书。充分培养B层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求考取PRETCO(B)级证书。努力培养C层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争取英语总评成绩不挂科,尝试考取PRETCO(B)级证书。 3.教学过程分层。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将教学内容及思考问题按学生层次由浅入深地设置。对C层的学生提问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的引入、热身部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除此之外,在授课末尾语言点的小结也适合提问C层的学生,有助于他们时刻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把握整节课的重点,加强语言的基础知识,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朗读生词、文章段落,简单的句子翻译等机会,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给予正面的肯定与鼓励,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小有成就感,有效地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基础知识得到夯实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对A层学生的教学更多是引导他们分解难题、突破重点,以此全面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分层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驱动法组织学生按编排的小组开展互助合作学习。 4.作业分层。作业的数量、形式、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也划分为ABC三层。除了布置各层学生均应完成的,按照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而设计的课内基础知识训练之外,A层学生布置提高、拓展的任务,如背诵较难、较长的文章,每学期上交两篇读书笔记、制作两段口语视频,每月练一套四级考试真题等。B层学生布置基础、提高任务,如背诵较短的写作范文,每学期上交一篇读书笔记、制作一段口语视频,每月练一套A级考试真题等。C层学生布置基础、巩固复习任务,如背诵单词、例句,制作较简单的口语对话视频,每月练一套B级考试真题等。这样既保证作业各有侧重,又能相互衔接,既兼顾各层学生的需求,又满足各层学生往上一层进步的诉求,使教学目标逐步完成。 5.辅导分层。在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实验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各班情况分层辅导。对C层学生采取单独辅导的方法。这部分学生近似于零基础,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B层学生采用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互帮互助,最后抽查的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A层学生的辅导主要集中在拓宽、加深知识面上,提升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6.评价分层。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垂直性的多维评价,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在能力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性评价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情况,包括英语语言能力、语用能力以及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除此之外还要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阶段性评价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教授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终结性评价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获得总的教学、学习信息反馈,为下阶段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p#副标题#e# 四、实验结果 (一)笔试成绩 实验按照开课学期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在英语读写课程上实施。经过第一学期的实验,学生期初摸底测试成绩和参加2012年12月PRETCO(B)考试成绩的数据经过EXCEL2003软件分析,对比如下: 从以上图表中的数据来看,参加2012年12月份的考试人数虽然比参加摸底测试的人数要少,但是及格人数却是之前的两倍多,及格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平均分也由之前的40.65上升到60.36,这个巨大的增幅说明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显著成效。 (二)口语成绩 实验第二阶段在视听说课程上主要针对2012级机电系机设121、电气121两班学生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第一学期未实施的口语成绩与第二学期实施后的口语成绩的数据对比如下: 从以上图表的数据来看,前后两次的实考人数相当,第二次口语成绩的及格人数与及格率明显增加,并且平均分有大幅度提升,这充分显示了实施隐性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克服畏惧开口说英语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前后分别对接受隐性分层教学的学生进行了包括英语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动机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5.1%的学生认为新型教学模式增强了他们的英语自信心,降低了对英语的厌恶和害怕情绪。92.6%的学生英语兴趣较以往大有增加;90.2%的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85.3%的学生体会到在小组学习过程作中,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明显增多,个人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强化。 五、实验结论 (一)积极意义 实施隐性分层教学有效地消除了显性分层带来的弊端。班内分层能避免年级分层带来的教务管理上的种种不利,更重要的是,这样既注重了学生发展平等,又注重了其心理平等;教学难度、教学目标的分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实施隐性分层教学有利于"教"的循序渐进和"学"的消化吸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层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并学有所得。 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掘学生最大潜能,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实施分层评价,基础薄弱的学生不再担心徘徊在及格边缘,经过努力也可以拿到较满意的分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获得除期末测评之外的更好的提升。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较复杂细腻的教学形式,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全方位的高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特点基本要"了如指掌",才能"对症下药"。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合-分-合"策略要求教师具备极强的掌控力,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否则课堂很容易变成一盘散沙。 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目标分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动态选择弹性目标,学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依次达到教学目标,但绝不允许学生达不到基本的教学目标,不应降低对基础差的学生的要求,要做到"保底不封顶",这是保证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根本。 建立完善的考核与评估体系也是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手段多为水平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考核标准单一。同时,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多元化评估体系不够完善,没有统一标准,细化标准尚未制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本次实验研究表明,首钢工学院实施的高职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整体提升以及减小个体之间的成绩差异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隐性分层教学作为分层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育原则,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尝试在其他基础课程甚至某些专业课程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先荣.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1). [2]廖萍.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4). [3]龚金莲.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 [4]周玉.大学英语隐陛分层教学实证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 [责任编辑:刘凤华] |